在國泰數數發(Cathay DDT)做Data是怎樣一番體驗?
⚠️ 本文已停止更新,遷移到個人網站。
🚀 最新更新版在請前往 👉 在國泰數數發(Cathay DDT)做Data是怎樣一番體驗?從新人到畢業的心得分享,獲得最新內容。
我在國泰數數發(DDT)工作近3年,2019年我從台大國企所畢業便加入這個團隊,當時DDT處在爆發成長期,員額不斷擴張,從不到200人到現在已經有700+。今年2月我正式離開團隊,結束了991天的「樹下生活」。
國泰數數發,全名為國泰數位數據暨科技發展中心(Digital, Data and Technology ),是國泰世華銀行在2016成立的創新部門,網路上雖有一些報導,然而在裡面實際的工作內容仍然有些神秘。
身為一個同時待過2個組織(金控、銀行)、接手過N個數據專案的前數據分析師,容我分享一下在國泰數數發(Cathay DDT)做Data是怎樣一番體驗。
誰適合看這篇?
- 有興趣來國泰做Data的新鮮人
- 好奇國泰數數發工作環境的求職者
- 想交流Data Science in Finance的同業
2024 更新- 解鎖職場自由– Shiuan的求職勝經:面試、談薪、決策全攻略
這篇文章在這 2 年間在 Medium 上持續獲得點閱,讓我受寵若驚,
2024 年我推出第一個數位電子書【解鎖職場自由– Shiuan的求職勝經:面試、談薪、決策全攻略】,全文43頁,詳細記載了我在2022 轉職的詳細攻略過程。

因為這是我的第一本電子書,還有許多優化之處,因此購買享有早鳥價: $590
想幫自己轉職加薪?歡迎前往購買連結:
The Beginning of the journey
一、當初為何選擇加入國泰數數發?
要回答這個問題,得先從:「我當時怎麼選擇第一份工作的?」開始。
回到2019年,當時資料科學還在成長階段,在台灣想找到合適的崗位比現在難不少,且台灣的Linkedin生態也不如現在普及,我那時還是在104找到這個崗:

作為新鮮人我怎麼選擇第一份Data工作?
選定資料科學(Data Science)為職涯的我,當時選第一份工作的原則有3個:
- 選擇成長、獲利的產業:國企所教我的產業經濟- 在虧錢的產業(e.g. 航空)再努力也賺不了大錢;在賺錢、成長的產業躺著豬也會飛(e.g. 菸酒藥金融)
- 有完整Data team:模型落地應用需要充分的交流討論及多職位分工
- 有國際市場(Nice to have):讓我未來有國際移動(Global mobility)的機會
你可能會問:為什麼要有篩選原則?新鮮人不是該海投職位、亂槍打鳥嗎?
我認為雖然設立篩選原則會減少面試機會,但反過來說也能讓你快速過濾掉一些「猶豫是否合適」的職位,很多時候這些猶豫不決的職位反而會占去太多時間,不如讓省下的時間專注在準備黃金職位的面試→這才是我認為該投資更多心思的地方。
最後為何選擇數數發?
在最終拿到offer時,我其實有另外一個新創的職位在compete,因此也打擾了許多人詢問如何抉擇。最後選擇數數發的原因是以下三點:
- 國泰數數發是台灣金融業中,少數早期便大量投資資料科學領域的公司
- 數數發有完整個Data team,資料工程師、商業分析師、資料科學家各司其職,不會一個崗位要操全局,可以專精提升特定面向的技能
- 數數發近年積極佈署東南亞市場,團隊也有找海外的Data人員
最終關鍵因子:大公司 vs. 新創公司- 萬年課題
回顧我在學實習期間,我曾各自在新創與外商大公司待過,能體會各自組織型態的優劣 e.g. 小公司有機會做更多的事、更有影響力;大公司訓練完善、組織文化明確……等。而在第一份工作選擇上,我又再一次面對這個課題。
有鑑於前幾份實習經驗,我想或許國泰數數發作為「大公司下的新創部門」,是個中和權衡的選項,既保有大公司的資源與制度,又保留新創公司的彈性與活力,因此這是最終讓我決定加入國泰數數發的關鍵因子。
面經補充:
我是在2019/06加入DDT的,那時DDT的面試都是典型三關制,我的崗位是BA科(Business Analytics)的Data analyst
第一關:組員面試、background check
第二關:資料科學簡報,分析一個dataset並闡述insight、行動建議
第三關:多位主管面試、Behavioral Question
A day in the life of a Cathay DDT data analyst
二、我在國泰數數發做什麼?
數據分析師在金融業都在幹嘛?做股票投資賺錢嗎?
作為一個商業分析科的Data Analyst,我的主要任務目標為:
- 做好內部數據顧問(Internal Consultant)
- 用數據驅動(Data Driven)各業務單位
因此,簡單工作摘要如下:
- 業務需求訪談
- 數據專案提案(POC)
- 數據模型落地應用
大體上就是以上3個步驟的迴圈,參與一個數據專案的始末,有時候同時會參與2+個數據專案,扮演不同的角色,如:PM or 分析師
具體來說,我工作的一天如下包括:
9:00-:
- 回覆email、追蹤各專案進度,交代今日任務
10:00–12:00: 以模型產出為例
- 進入VDI監控模型產出
- Jupyter notebook測試修正
- 開啟VS Code更新程式碼、版控
12:00-13:30午休醒來,先來杯咖啡
- 12:00–13:00 信義區午餐,鼎泰豐、藏壽司、樂檸、健康便當C4取1
- 13:30 午休醒來,先來杯咖啡
14:00–18:00: 以專案提案為例
- 專案成員Brainstorming討論
- 準備提案簡報Powerpoint
- Con-call追蹤專案成員進度
- Excel編輯維運文件
- Email會議記錄與Next Steps
以上工作內容一年四季都是不斷的抽換交替,少有重複,大多根據目前所在專案的階段調整
回顧過往兩年,整體來說,一個Junior Data analyst在數數發工作內容比例:
- 20%-40%會議討論
- 30%-50%程式編輯
- 20%簡報設計
- 10%臨機任務
這個崗位的優缺點:
- 優點:我是個非常討厭BAU(Business as Usual)的人,在這裡BAU比例很低,每天做的事情是Project-based,重複事務比例低、腦袋一直在活動。此外,專案上線後會很有成就感,深刻感受到資料創價。
- 缺點(因人而異):不能單純的寫SQL、Shift+Enter跑Jupyter就好,而是需要花很多時間溝通,不論是與內部工程師商量資源,又或是與外部業務單位討論POC,會比一般分析師崗位花更多時間的溝通。
當然,我認為這個崗位的缺點也許對有些人來說不算缺點,如果性格是喜歡在工作中多跟人互動交流的人,反而可能是優點,因為可以藉此認識很多不同背景的人。
Culture & Environment
三、數數發的工作環境與文化
在數數發 aka陶珠隱園「旁邊」工作是什麼一番體驗?

1. 最先進的辦公室
感謝國泰老闆,目前數數發多位在新的辦公室,其中數據部更是在總行目前最新、最先進的一層樓,除了有開闊的交流空間,也有提供工學椅、升降桌(部分啦)等設備 (以下僅提供新聞照片)

就我個人觀察,自從2019加入國泰後,已經至少看到3個不同樓層辦公室翻新(這個更新速度這讓我想到以前台大也是每年修一棟宿舍),因此在數數發工作幾乎每年都能體驗參訪一間新的辦公室。
2. 最時尚便利的周遭環境
位處信義區心臟位置,旁邊就是Bellavita、Apple Store、遠百A13、新光三越、微風、阪急等各大百貨,稱得上是富麗皇堂、台灣版紐約第五大道?
這裡也非常適合精緻美食愛好者,舉凡午餐吃樂天皇朝、下午茶吃Lady M、晚上吃GB鮮釀,又或是到Draft land小酌都不是問題,非常適合工作只是來交朋友或打發時間的人(?)

3. 求新求變的組織文化
- 組織變動頻率高:作為推動數位數據轉型單位,國泰數數發幾乎每年都有組織架構調整、職位調動。就我在這裡工作的3年,就經歷過3回單位調動、2位主管,適合職場適應度(Adaptability)高的人。
- 交流分享頻繁:由於各單位每季都有新的OKR、新的專案目標,數數發有些豐富的分享文化像是Data meetup、Datacamp、Tech talk、Town hall等,讓內部能夠交流了解彼此的專案、domain知識
- Team building很酷:這邊Team Building都是自己辦沒在偷懶外包(辛苦主辦人了),我記得疫情前參與過一次類似城市尋寶的「寶可夢Team building」,主辦團隊更是嘔心瀝血的想各種有趣的題目與任務,讓我非常佩服;疫情後也有小規模的TB,去打保齡球、雷射槍等等,是蠻適合大學玩社團活動玩很瘋的人(但工作後可能你會把自己累死)
上班初期最不適應的點:
作為一個職場新鮮人,這邊還是要補充一下我入職初期的不適應點:
- 每天打卡上下班:由於以前實習工作都蠻彈性、不用打卡,在國泰初期上班通勤是有一點小壓力的,但也不到那麼不近人情(經常看隔壁國營事業的員工還要小跑步、闖紅燈)
- 穿著Smart Casual:男生要穿有領子的衣服、穿皮鞋、不能穿短褲、牛仔褲(導致我這3年牛仔褲都封陳在床櫃下)
- 有專門午休時間:沒錯!「專門午休時間」這點我一開始還有點不適應,以前實習公司要麼時間不夠長、要麼只有你在午休,起床時有點尷尬。
在DDT就不一樣,吃完午餐後,竟然還有專門的午休時間,會統一關燈30分鐘(導致我都睡到腳麻很不適應)。
每次午休起床就像回到高中校園教室:有人開燈、大家一起起床、升懶腰活動筋骨→辦公室午休完全不尷尬
Conclusion
四、從國泰數數發畢業&總結回顧
第一份工作離職就像跟初戀提分手,同樣得難以開口、同樣得去結束一段不可替代、充滿第一次回憶的關係
雖然這篇文章寫得很像推坑招募文,然而實際上我已於今年2月中離開這裡,往下一個旅程邁進。
991天心得總結:
A. 個人不負責任整體評估總結
- 工作環境:★★★★★
- 同事氛圍:★★★★☆
- 工作壓力:★★☆☆☆ (星數愈少愈好)
- 加班頻率:★★☆☆☆(星數愈少愈好)
- 薪資福利:★★★☆☆
- 職涯成長:★★★★☆
B. 適合什麼樣的人加入?
- 我個人觀察國泰數數發Data team的教育課程、技術文件做的蠻清楚完善的,適合Junior分析師加入(Senior這一塊我比較不熟,不做評論)
- BA團隊非常活潑有趣,適合想跟聰明、有趣的同事共識的人加入這個團隊
- 我私心覺得數數發這個環境還「很包容有特色的人」,因為我其實自己以前常被說是個外星人(水瓶座唉),但我發現這裡環境跟以往其他地方很不一樣,跟同事相處起來特別的舒適,少有異樣眼光、有閒言閒語讓我感到不自在,也意外發現許多有特色的人在這裡
結語
本文中或多或少有美化、泡泡的成分,也有沒有談到一些大企業下工作的缺點、我離職的原因。
但至少在我待的這段時間,我可以很肯定地說:「國泰是認真的在玩數據、做數據,而且成長的機會一直都有、不曾停滯,而我也真的感受數據創造價值的成就感。」
因此,與其說這是一篇推坑文,不如說是一篇感謝文,感謝這份工作讓我成長、收穫滿滿,讓我在離開時還有許多好的回憶。
回到2019年當時對第一份工作的抉擇,我想:要是能重來,還是選國泰
最後給願意看到這邊的你:
不知不覺又寫了超過5000字,很感謝願意看到這邊的你。我現在已經從朝九晚五進公司的金融白領,轉職為遠端上班的幣圈人,目標朝心靈與財富皆自由的創作者邁進。
接下來,在我 2024 推出的電子書「解鎖職場自由– Shiuan的求職勝經:面試、談薪、決策全攻略」,我會分享2021–2022 BA/DA求職經歷,主題包括:
- 離職原因
- BA/DA面試與準備方式
- 最後拿到的Top Tech company offers
- 如何成功與HR爭取到理想薪水
- offer選擇思路
全文43頁,詳細記載了我在2022 轉職的詳細攻略過程。

因為這是我的第一本電子書,還有許多優化之處,因此購買享有早鳥價: $590
想幫自己轉職加薪?歡迎前往購買連結:
最後,誠摯邀請你/妳加入我的電子報:
白天我是個資料科學家,晚上是個Gamer,而我最喜歡玩的遊戲叫做人生Online。白天都在處理巨量資料的我,深知這個時代不缺乏資訊,缺的是幫你彙整資訊、萃取知識的AI助手。在此我誠摯邀請你加入我的電子報,我願意充作那位AI助手,暫且運用我的工人智慧,彙整資料成去蕪存菁的觀點。
歡迎點擊連結加入我的電子報,我會每週定期分享個人的時事觀點、新知分享、與成長反思。
未來我會慢慢淡出Medium,想持續追蹤最新職涯成長文章的讀者,不彷來我的個人網站:https://freeshiuan.com/,或訂閱我的電子報與我一同持續成長。